佛教的传入
佛教于公元前6─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,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,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,到隋唐时达到鼎盛时期。而茶道则是兴于唐,盛于宋。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的《自传》和《茶经》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。
禅茶一味
中国茶道从萌芽开始,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其中僧俗皆津津乐道,广为世人所知的便是茶禅一味。
相传,“茶禅一味”是宋代四川成都昭觉禅师佛果克勤的手书,他以此四字赠与留学日僧珠光。“日僧珠光访华,就学于著名的克勤禅师。珠光学成回国,克勤书‘茶禅一味’相赠,今藏日本奈良大德寺中”(《佛学典故汇释·茶禅·赵州茶》)。尽管学术界对这一记载存有质疑,但“茶禅一味”把茶与禅等同,无疑是一种创造性的智慧境界。日本人正是看准这一点,经过一代代禅师们的继承发展,终将其发展成为极具规模、颇有影响力的茶道。
中国茶道几乎汲取了佛禅思想中的精华。茶道与禅宗不可分,茶在禅门中的发展,由特殊功能到以茶敬客乃至形成一整套庄重严肃的茶礼仪式,最后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最深层的原因在于观念的一致性,即茶的性质与禅悟本身融为一体,以茶助禅,以禅助茶,“转相仿效,遂成风俗”。
茶与禅的碰撞点,最早发生于茶的药用功能中,僧侣打坐要瞌睡,饮茶可提神醒脑。在浓郁的崇茶风气中,又兼“茶”本身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,吃茶暗含禅机,禅即是茶,禅茶相混,茶禅一味,难分难解。
茶禅一味的内在原因即为修炼身心,具体说来有3个原因:
首先,茶是佛寺相沿已久的传统食品,茶崇拜意识早已成为僧人们内在的血液里的成分。
其次,茶是佛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、最频繁使用的饮料,僧人们因而对茶有一种与生命相连的亲切感。
最后,茶的清新醒脑作用,是佛僧坐禅的最佳依赖和帮助。
茶本身的生命启示及清高静寂的品性特征无不暗含或揭示禅机,能表达“禅”的妙境。正因为如此,才有“茶禅一味”的表述。
吃茶去
“吃茶去”三字,成为禅林法语,就是“直指人心,见心成佛”的悟道方式。茶禅一味,道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。道不用修,吃茶即修道。后世禅门中“吃茶去”广泛流传。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也题有“空持百千偈,不如吃茶去。”
禅宗是中国士大夫的佛教,浸染中国思想文化最深。“饭后三碗茶”的“和尚家风”的实行,“把佛家清规、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、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‘茶禅一味’之说应运而生。意指禅味与茶味同是一种兴味,品茶成了参禅的前奏,参禅又成了品茶的目的,二位一体,水乳交融。”(余悦《禅悦之风》)
禅茶一味与文学
“茶禅一味”本身所展示的高超智慧也就成了文化人与文化创造的新天地,就连李白、刘禹锡、白居易、皎然、韦应物、黄庭坚等中国第一流的诗人都相继进入这一领域,以茶悟道,以茶修心。如唐代诗僧皎然《九日与陆处士饮茶》:
九日山僧院,东篱菊地香。
俗人多泛酒,谁能助茶香。
这一句“谁能助茶香”的发问,烘托出“茶禅一味”的幽雅。
唐代诗人刘禹锡,颇通佛理,常进出佛教寺院,他曾参释锡山寺,僧人把他当贵宾看待,立即进行了一场从头至尾的完整的现场茶事活动:采摘,炒干,烹饮,并在一种佛教的格调中互致敬意。他的《西山兰若试茶歌》将品饮这次茶的过程写得十分优美:
骤雨淞声入鼎来,白云满盏花徘徊。
悠扬喷鼻宿醒散,清峭彻骨烦襟开。
云南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
文化——做有视角、有深度、有情怀、有温度的茶文化微信公众推广平台。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我们,更多精彩,与您分享!
“古保森”品牌简介:“古保森”即Global Sence, Social-Economic-Natural ComplexEcosyste(社会-经济-自然复合生态系统)。
我们创建企业的初心和理念:打造一个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+品牌的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。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环保效益的统一,构建一个“茶农种好茶、茶商卖好茶、茶友喝好茶”的商业生态系统。做有境界的企业,做有灵魂的产品!